參考資料: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臺灣教改?。臺北:心理。
三、台灣ROC(Republic of Creativity)向前行
根據英國資深記者麥克雷(Hamish McRae)在《二○二○年的世界》(The World in
2020)一書中,指出未來世界的發展將以「文化」與「價值」作為競爭的主力,並有以下特色:
(一)人口結構改變,邁向高齡社會。雖然先進國家共同面臨出生率降低、學齡人口減少的情況,社會對教育的需要卻有增無減,而且所需的內容也與過去不同;高齡社會需要的是「再教育」。如面對人口快速老化的問題,日本已在考慮東京大學將來有沒有可能改為只招收成人的學士後教育機構?因此,未來社會已受過教育的成人再教育將成為重點所在。
(二)自然資源與環境的改變。如何在外在環境劇變的情況下,善用食物、能源與水源三大資源,以最少的資源達到最舒適的生活,將是各國努力的重點。
(三)人民如何善用國內外儲蓄,是資金國際化之後的競爭新優勢。未來生產製造業將更強調設計、行銷與配銷等措施。優良、獨特品牌的建立是企業生存的關鍵。
(四)未來的科技將以電子為發展重點。在家工作人數將會增加,市中心會出現人口外移的趨勢。而凝聚城市的力量將不再是經濟,而是文化。哪一個城市能夠掌握智慧與文化的精髓,就能夠有更繁榮的發展。
(五)政府的管理品質將成為國家競爭優勢的重要一環。雖然在全球化之下,各國要求政府權力下放鬆綁的呼聲不斷,但是到了二○二○年之時,各國的管理品質將更受重視。管理的工作將轉向下放給各個專精於不同領域的機構運行。政府不必直接負責管理成效,而是透過立法來做最後的監控。
因此,推動二十一世紀經濟成長的力量是「重質」而不是「重量」。唯有重視品質(quality)、動機(motivation)與紀律(discipline),加上人民勇於負責、社會穩定、有秩序,才能夠維持經濟的長治久安。未來的世界,評估各國的成長與否,不能單看企業表現與國內生產毛額(GDP)等數字,而需要進一步分析數字對於社會的意義,包括:人類生活滿意度、社會治安及整體社會中每個家庭的品質,都是調查重點。以美國為例:雖然美國社會面臨犯罪、濫用藥物、家庭系統崩潰及教育成果不彰等挑戰,但美國仍具有「優勢文化」及「智慧財產」兩種非常人性的資源,因此,到了二○二○年,美國的文化仍能席捲世界。其中,包括許多智慧財產權,如電影娛樂事業,及著名哈佛大學等機構在科學出版品方面貢獻新的概念與知識,這些正是美國在知識與文化的優勢,使其他國家難以望其項背。
反觀東亞經濟最缺乏的即是「原創力」。雖然東亞國家在短短的一兩個世代中,衝出了經濟高度成長的成績;但長期以來,東亞國家常以模仿作為學習,這個部分只能創造短期的效益,長遠來講有所局限。雖然東亞國家重視教育、注重工作倫理、願意辛勤工作,但因天然資源少、基礎建設不佳,更嚴重的是東亞國家是知識與構想的輸入國,本身的教育體系未能發展原創的研究力。儘管許多亞洲對教育十分投入,但教學方法仍強調機械式的學習,從多重選擇中挑出背誦的答案,而不鼓勵創造、思考,也缺乏實際的技能。儘管機械式的學習可以培養優秀的線上工作者及中階的主管,卻無法培養出具有原創力的思考者與行動者,而影響國家長期的發展。因此,未來台灣如何加強教育中的創造力,避免過去一味地模仿和機械式背誦答案的學習,才有機會在二○二○年與世界各國競爭。
總之,回顧過去這十多年來的教改,我們的教育是否足以培養無數具有原創特性的人才?今後我們的社會各界、老師、家長、甚至企業雇主,又如何協助與督促政府建構一個優質的台灣教育環境?未來下一步怎麼讓「ROC」(Republic
of Creativity)向前行?請大家一起來動腦筋,想一想!
圖7-2 台灣未來的人才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