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周祝瑛(2008)。台灣教育怎麼辦?。臺北:心理。

 

   請問:教育體制怎麼改?

 

第四節 複雜的多元入學方案

 
一、升學制度摘要
    有感於台灣升學制度的複雜性,一般人很難通盤瞭解,因此我們藉由圖表等方式,來說明這套制度,其中包括:高中、高職及五專的多元入學管道、大學與四技二專、二技等的多元入學方式。
(一) 高中多元入學方案
採計國中基本能力測驗(基測)成績做為入學的申請依據,入學管道有三:(1)甄選入學;(2)申請入學;(3)登記分發入學。
(二)大學多元入學方案
    共有學科能力測驗(學測)和指定科目考試(指考)兩種考試成績做為入學的申請依據。入學管道有四:(1)甄選入學;(2)申請入學;(3)繁星計畫;(4)考試分發。
(三)技職體系多元入學方案(分為五專、四技二專及二技)
     1. 五專多元入學方案,採計國中基本能力測驗(基測)做為入學的申請依據,入學管道有二:
        (1)甄選入學。
        (2)登記分發入學,由北、中、南三區之五專聯合甄選委員會或私立五專自行辦理。
     2. 四技二專多元入學方案,入學管道有三:
        (1)聯合招生〔採計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統測)成績,實施推薦甄選和登記分發〕。
        (2)技優入學(保送和甄審,免參加統測)。
        (3)各校獨立招生。
     3. 二技多元入學方案,入學管道有三:
        (1)聯合招生〔採計二技統一入學測驗(統測)成績,實施推薦甄選和登記分發〕。
        (2)技優入學(保送和甄審,免參加統測)。
        (3)各校獨立招生。

二、傳統聯考vs.多元入學方案
    其次來比較聯考制度與多元入學方案優缺點,如圖4-11。
三、高中、高職及五專的多元入學管道
    高中職階段的多元入學管道主要分三類(流程如圖4-12)。


(一)甄選入學
    每個學生只能向參加甄選招生區之單一學校或聯合甄選委員會報名。經主管機關核准設立的音樂、美術、舞蹈、戲劇、體育等特殊才能班,及各單科的高中及高職、海事、水產、護理、藝術同業類科等,可以採取跨區的報名;招考的學校可以依據招生的科別、學生在校的才藝表現、綜合表現或特殊事蹟等評量,並且視實際的需要可以就實作、口試、小論文、表演或術科等方式選擇辦理,但不得加考任何學科紙筆測驗。
(二)申請入學
    各校除以「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分數為申請依據,並採用學生在校成績(限直升入學及入學方案、特殊才能及優良品德、綜合表現等)。各高中職也可依據地緣關係,提供鄰近國中若干名額。這項申請入學方案主要是採用書面審查方式辦理,不得辦理任何形式的紙筆測驗。
(三)登記分發入學
   學生以當年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分數為依據,並於登記分發報名時選擇一個登記分發區參加分發。至於各高中職入學管道招生比例,高中部分採登記分發以當年新生中的70%為登記對象。如果學校同時採取上述三種方式分發,則登記分發比例就可降至60%。而高職主要為登記分發,並根據招生名額的40%為原則。


四、大學多元入學管道


    2002年,實施近半個世紀的大學聯考制度終於廢除了,而以「大學學科能力測驗」等方式取代,在每年高三上學期期末舉辦,到高三下學期畢業前,辦理各大學的指定考科,將過去的三個大學入學管道:推薦甄選、申請入學以及大學聯招,概分為三大類:第一類為「大學學科能力測驗」,這一類還包括了繁星計畫、甄選入學以及申請入學三種;第二類為大學術科考試,於每年12月報名,隔年2月考試;第三類為「大學入學指定科目考試」,通常在高三下學期舉行,由招生的各大學指定科目的考試,將這三種成績合起來,並以聯合分發的方式錄取學生。大學入學管道圖示如圖4-13。
其中,繁星計畫為近年來新實施的一項大學入學計畫,特別說明如下。


(一)高中繁星計畫
    1. 緣起:繁星計畫主要是希望發掘全國各高中英才,期使全國各地之每一所高中都具有潛力之優秀  學生,皆有就讀優質大學之機會。因此,教育部要求接受「邁向頂尖大學計畫」補助的12所大學負起社會責任,為實現「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理念,統一彙辦。於是清華大學率先提出推薦保送之構想  繁星點點,於2007年會同其他幾個學校辦理,成效頗獲好評。2008年納入「配合推動十二年國教」子計畫八「推動大學支持高中職社區化」,並擴大辦理,加入「教學卓越計畫」補助之大學,招生學校希望由12所倍增為25所,名額增為1,200人,並降低學測門檻。其中25所大學包括: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中興大學、成功大學、政治大學、長庚大學、中原大學及台灣科技大學等。

 2. 共同規範包括:
     (1)大學分發錄取
       I. 大學以學系性質分群,最多分三群:
              第一類學群:文、法、商、社會科學、教育、管理等學系(學程)。
              第二類學群:理、工等學系(學程)。
              第三類學群:醫、生命科學、農等學系(學程)。
       II. 大學對每個高中至多錄取一名。
       III.校系自訂學測檢定標準及學群可填志願數。
       IV.  錄取原則以分發錄取為主:
             a.各大學校系以學測成績為檢定標準(以大學入學考試中心當年度公告之

               「頂標」 、 「前標」、「均標」、「後標」、「底標」為檢定標準)。
             b.以學生高一、高二各學期學業成績總平均之全校排名百分比比序,百分比小者優先錄   

               取。
             c.經前揭第2項原則比序相同者,以各大學自訂之條件比序,擇優錄取。
             d.經前項比序後仍相同者,一律錄取。
    (2)高中推薦資格
       I.  應屆畢業生,高中全程就讀同一所學校。
       II. 考生該學年度學測各科成績需符合擬就讀校系之規定。
    (3)學測單科零級分者不得被推薦
       I.  高中對大學每學群至多推薦一人。
       II. 高中若推薦一名以上學生至同一所大學,需排定推薦優先順序。
       III.名考生僅能被推薦至一校一學群。
    (4)凡參加繁星計畫招生被錄取學生,一律不能參加大學甄選入學招生、科技校院日間部四年制申   

       請入學35。


(二)高職繁星計畫
    2008年高職繁星計畫共有11校招生,包含:台灣科大、台北科大及高雄餐旅學院等。
各高職及綜合高中學校可以推薦二位同學,須符合下列報考資格:


1. 各高級職業學校應屆畢業生:所稱「高級職業學校」,係包括公私立高職、高中附設職業類科及綜合高中學校。綜合高中之學生,截至畢業前一學期須修畢專門學程科目25(含)學分以上者,始得參加推薦甄選入學。
2. 在校學業成績(至畢業前一學期,各學期總成績平均)排名在全年級(或科組)前20%以內36或具有技優甄審入學報名資格者。
3. 全程就讀同一學校。


(三)大學學測、指考歷年報名人數統計說明
    由表4-4可知,高中職集體報名單位數一直至2007年仍持續增加中,可能與2003至2006年高中校數增加10所有關,補習班集體報名相對減少。此外,總報名人數呈現遞減,如2003年的16萬多人至2008年的15萬多人,已下降近1萬5千人。根據大學考試入學分發委員會統計顯示,錄取率改變由2004年87.05%(非應屆畢業生19.39%和應屆畢業生67.66%),招生名額有35個缺額數,至2007年錄取率為96.28%(非應屆畢業生91.39%和應屆畢業生97.18%),有522個缺額,顯示2004至2007年間錄取率不斷上升、缺額數增加的情形。教育部在2007年10月16日宣布,大學部招生名額突破13萬8千名大關,大學整體招生名額與高中應屆畢業生人數幾乎相當,大學分發錄取率預估將破百。教育部並宣布將控管大學招生名額總量,控制在「零成長」,而且有11個系所面臨招生名額減半的命運。但目前高中三個年級總計約41萬9千多人,推估明年高中畢業生將不到14萬人,幾乎與大學招生名額相當,大學錄取率仍將攀升,若有學生轉考技職校院,大學招生甚至可能供過於求38。


    由表4-5可知,自2003至2007年報名人數從近12萬5千人下降到10萬餘人,約少了2萬5千人,可能與該時期學測人數下降1萬5千人及推甄和申請入學名額增加有關。據大學甄選入學委員會統計,2007年大學甄選入學「學校推薦」報名人數總計85,485人,較前一年多了4,971人;招生名額總數10,405名,比前一年增加822個名額。在集體報名人數可發現補習班集體報名人數大幅下降,是否因大學名額增加,重考人數減少有關?值得探討。個人報名人數方面反映出郵遞報名趨勢漸減,網路報名趨勢增加39。


五、四技二專、二技多元入學方案
    圖4-14為四年制技術校院與兩年制技職校院的入學招生方式,詳細說明如下。
(一)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簡稱統測)
    為高職學生和綜合高中(包括普通高中)進入四技二專的入學管道之測驗,流程如圖4-15。
考試群組及考試科目:
     1. 共同科目:國文、英文、數學。
     2. 專業科目:專業科目。
     3. 共同科目與專業科目每科之滿分均為100分,依各技職校院及各科系,要求不一。
     4. 詳細考科範圍參見:技專校院招生策進總會(http://www.techadmi.edu.tw/)。
(二)技優保送及甄審入學
   技優入學分為保送與甄審二種管道,免採計統一入學測驗成績,符合「保送」與「甄審」資格者均可報名(非應屆畢業生亦可報名):
    1. 保送入學資格為國際技能競賽前三名或優勝,或者具備國際技能競賽國手資格,或者在全國技能競賽或全國高中技藝競賽獲前三名獎項者,可直接填寫志願分發入學。
    2. 甄審資格為認可之競賽獲獎者或持乙級(含)以上技術士證者,參加學校辦理之指定項目甄審。有關學校辦理之指定項目甄審,評量方式不採筆試,可包含:面試、實作、作品、書面資料審查等,由各校訂定。
(三)獨立招生
    各招生學校自行辦理之四技二專日間部、四技進修部或二專夜間部單獨招生。至於招生方式、招生日程、報名方式、成績採計方式及相關規定,皆依各校所公告之單獨招生簡章辦理。未參加「四技二專統一入學測驗」考試之考生,可選擇報名未採計或部分採計統一入學測驗成績之單獨招生入學管道。由表4-6可知:
    1. 大多數類科報考人數均呈現下降趨勢,尤其是商業類下降了約4萬人,電子類、護理類下降約1萬人,另外還有機械類、電機類、工程與管理類工程組、幼保類等,均下降約5千人左右。
    2. 然從表4-6中可看出美容類、餐旅類、電機電子群、商業語文群、家政美容群人數均有上升的趨勢。
   而二技方面的入學流程圖,請參見圖4-16。
   由上可見,技職校院的招生與普通高中、大學的入學管道相當不同,可說是另一個獨立的系統。相對於每年大學學測與指考結果所引起的社會關注,技職校院的招生長期以來即較少獲得關注,也反應出台灣社會過於重視大學文憑的問題,以致於技職系統的招生人數(見表4-6)從2001年的23.7萬人,下降到2007年17.2萬人,令人擔憂。


六、多元入學方案之爭議
    從上述各階段與各類型學校的入學方式,可以看出其中的複雜程度。
儘管多元入學方案具有多元的選才效果,以及避免完全以筆試定江山的問題,但實施近十多年以來,也遭受不少的質疑與批評:
    1. 公平性受質疑:在升學主義盛行、分數主義至上的台灣,比起過去以分取人、一試定江山的聯考制度,有人質疑甄選只要通過簡單的基本學力測驗再參加面試,很可能產生關說、走後門、開假證明等情事,且因為推甄面試各校要求不一,但大多需看在校成績,因為評量缺乏標準,讓人質疑在校成績的公平性。為了要讓學生符合推薦條件,老師不得不替學生製造表現機會,最常見的做法是讓學生輪流擔任幹部,讓每個學生都有幹部紀錄或是開服務時數證明。
    2. 「多錢入學」的疑慮:多元入學方式讓學生必須花費許多報名費,以甄選為例,除繳交第一階段的報名費外,後續的甄選入學作業樣樣都要錢,除非低收入戶免費,否則一般考生推甄1校系、申請5校系,包括食宿、交通費可能要花上將近一萬多元。因為第二階段指定項目甄試,各校系甄試費用差異懸殊,從免費到1,500元不等,尤其要求術科考試成績的校系,甄試費用差距最懸殊,報名體育、美術、音樂術科考試,本來就要1,000至3,000多元報名費,所以像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美術系、花蓮教育大學及台北市立教育大學音樂系,第二階段甄試就不另外收費;但彰化師範大學體育系、美術系,還要加收1,500元,等於光考一個系,就要花好幾千元。另外,大學甄試時才藝也是考核重點之一,但社會普遍公認「才藝是錢堆出來的」,培養才藝需要一筆不小的費用,使得城鄉或經濟的差距,造成學生在文化上的劣勢44。
    3. 升學壓力無法紓解:家長及學生為了擠進理想的學校,還是會設法競爭,補習歪風仍然存在,甚至有部分家長因為要讓孩子在甄試第二關脫穎而出,就把孩子送進各類的才藝班,學生在原有的課業外,又增加了很多的負擔,升學壓力不減反增。
    4. 升學管道雖多,但仍須以基測、學測或指考等成績為標準:儘管可以透過各種方式來進行入學申請,但各級學生仍須先參加統一的紙筆測驗,且規模增大、種類增多,考試的壓力未見減輕。
    5. 入學管道仍偏重高中與大學:從上述的各種升學管道中,仍然可以約略看到高中、大學的升學管道比高職與技職校院多元,尤其對於逐漸減縮的五專與四技二專等職業體系的學校,在升學管道的多樣性上,仍遠較普通高中與大學來得遜色。其實這些技職系統的學校招生上,更需透過多元的方式,來選擇合適的技術人才,但現有的管道則顯得較為單一,需要有關單位加以重視。

  論文及著述  跋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