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論文摘要



論文題目:12世紀末到14世紀初德國宮廷詩人的寓言運用

修辭學是讓人的談吐及寫作更具影響力的一門學問,自古希臘羅馬時代以來,研究修辭學的學者整理出種種方法不只讓談話者﹝或作者﹞的論調更具說服力,且讓其型式更加優美。這眾多方法之中,有一種方式是利用聽眾或讀者熟悉或是對他們來說淺顯易懂的故事或事物,來解釋或闡明一個的道理,我將之稱為「例證」,或曰「證例」﹝注釋一﹞。修辭學的例證概念尤其在寓言文學裡最容易得到應證﹝注釋二﹞,例如「放羊的小孩」這個故事給我們的啟示:人不可以說謊。由一則故事或比喻導出談話者或作者所要傳達的道德理論或生活智慧,這便是例證的運用。


我的博士論文所探討的是12世紀末到1320年左右,德國﹝注釋三﹞宮廷遊唱詩人﹝注釋四﹞在他們詩歌中例證的運用。最近一部關於這個主題的著作是一本1970年波昂大學的博士論文,作者為Joachim Teschner。然而在這35年之中,宮廷詩研究的條件有大幅度個改善,對於詩文內容的研究,切入的角度也與往昔大異其趣。首先是大型目錄「Repertorium der Sangspruche und Meisterlieder﹝注釋五﹞ des 12. bis 18. Jahrhunderts」的編篡,全書16冊,第一部份﹝第3到5冊,1986-1991﹞記錄了12到16世紀初此一文學種類的作家及其作品簡介。此一巨作的完成不但讓學者們對本文類有概括性的認識,且更能掌握歷年來的研究資料。


在深入地探討了例證的定義、使用的條件,及它與其他相似文類﹝如寓言、比喻等等﹞的關係之後,我找出了大約在1170到1320之間﹝注釋六﹞所完成的將近160首寓言詩,作更進一步的探討。我將研究範圍分成五個時期﹝注釋七﹞,並將其在第二章的結尾表格化,以利迅速查閱。寓言詩最大的特徵是一首詩主要由證例及其啟示或道德運用兩部分組成。與我的前輩們不同的是,我的著眼點在於證例及其啟示或運用在一首詩歌裡的分配的情形。


第三章是本論文的主體部分,在此我整理出了四種例證運用的類型,分別是:
1. 最常見的a型:先舉證再導出其啟示。由於本型數量較多,我將之再細分為含有故事情節的寓言 a1和以實物描述為證例的a2。其分別在於證例的敘述性narrativ及描述性descriptiv。
2. 先用簡短的導論引出例證,最後再作結論。之稱為b型。
3. c型則是將a型本末倒置,作者先說教談道理,再隨之以例子來證實。
4. 證例和其運用的二分法雖為寓言詩的一大特徵,卻不是形式上絕對的條件。當作者有難言之隱無法直言﹝進諫自古以來一向是一件危險的事﹞,或當其例證背後所藏的道理眾所週知時,他只舉例子,讓聽者自己體會其深層涵義。


緊接著我在第四章提出了兩種特別的類型加以討論。我將第一型稱為「第一人稱寓言」,也就是說,作者並非以第三人稱的角度來敘述一則故事作為證例,而是以第一人稱用親身經歷為他人之鑑。此多為詩人們懷才不遇、憤世忌俗之作。第二種特別類型則是託夢為例,我們可以把夢的內容看成寓言﹝或說預言﹞,而夢的解析就是寓﹝預﹞言的啟示。


在討論了這些典型與非典型的範例之後,我在最後一章中歸納出五點結論:其一,例證﹝或寓言﹞詩並非獨立的文類,它只是宮廷詩諸多特色之一;其二,詩人們將例證及其運用的二分法在宮廷詩特有的形式規格﹝注釋八﹞中發揮的淋漓盡致;其三,在探討寓言詩的同時,也可略窺宮廷詩形式上由單段至多段的發展﹝請本文參照注釋5﹞;其四,宮廷詩人們在敘述寓言或由證例導出其道德運用時常用的語氣和詞彙;以及最後,寓言詩運用的範圍。


注釋:

1. 拉丁文:exemplum。現代英語片語for example便是一個由本字加上介係詞的組合,其字義至今變化不大。
2. 以下我偶爾用寓言一詞來代替例證。
3. 中古世紀的德國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而是邦聯的形式,下文中若再出現「德國」一詞,所指的是德語區或德意志文化圈。
4. 這些詩人現代德文叫 Sangspruchdichter,此乃以其朗誦方式﹝介於唱詩與唸歌之間,應無音樂伴奏,若有也只是用極為簡單的樂器﹞為特徵的組合詞;中古時期這些詩人自稱gernde,可直譯為職業遊唱詩人;在此我則權以其社會特徵稱其為宮廷遊唱詩人,其詩歌Sangspruchdichtung則稱之為宮廷詩。這些職業詩人以娛樂宮廷貴族維生,常為王宮諸侯歌功頌德,為其雇主政令宣傳的工具。但偶爾也寓教於樂,在字裡行間諷喻時政及社會弊端。此外在文字教育尚未普及的中古時期,宗教題材的詩歌是基督教教義傳播的重要媒介之一。
5. 約14世紀中期,由於都市城邦的興起引起社會結構的變遷,因此出現了一些業餘詩人,在從事本業﹝大部分是手工業﹞之餘也學習吟詩作曲,其聽眾不再只限於貴族,其詩歌在形式上也有所改變﹝較之前一時期,本期以多段為主流,韻腳也更為複雜﹞。此一時期的詩歌通稱Meisterlieder。我論文中所探討的年代界定在1320之前原因在此。
6. 中古時期大部分詩人的年代根本無法精確的定位,作品年代的判定更是困難。
7. 分期方式主要參考Helmut Tervooren 1995所出版關於宮廷詩
8. 其專有名詞曰:Kanzone,一段詩由三部份組成:兩段旋律相同韻腳相對稱的Stollen構成Aufgesang;其餘部分叫做Abgesang,且Aufgesang的行數要比一段Stollen的行數多。若詩人以寓言為題材,常將最為例證的寓言至於Aufgesang,其道德運用在Abgesang中發揮,以求形式與內容相互輝映。當然還有其他分配形式,在本摘要中不備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