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名稱: 學校決策會議運用教育對話之研究

研究生: 曹明瑞


論文名稱: 學校決策會議運用教育對話之研究
論文名稱: Education Dialogue in Policy Making and Executing
    Conference at School
指導教授: 楊文貴博士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 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號: 8981021
學年度: 90
語文別: 中文
關鍵字: 教育對話 education dialogue
    決策會議 policy making conference

[論文摘要]

本研究針對教育對話的意涵與模式、決策會議的意義與影響因素以及省思教育對話於決策
管理應用的情形,進行理論的探討,主要的研究目的為:
一、了解國民小學教育對話的模式。
二、分析國民小學決策會議的現況。
三、探討國民小學成員之教育對話在決策會議歷程的可能性。
本研究方法,採用質化研究,使用多重工具取向,深入個案研究學校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
,以訪談、會議觀察、會議訪問以及文件分析等方式,再經由三角檢測的程序後,將資料
系統化的歸納分析,建構概念的內涵,呈現研究的結果。本研究主要的結果為:
一、就教育對話的模式而言
(一)校舍空間配置,影響教育對話的進行
(二)成員對於決策對話的認知不同,但都肯定它強化組織運作的功能
(三)成員欠缺開放對話的機會
(四)行政人員有不同的對話模式
二、就決策會議而言
(一)活動方案先由行政人員草擬,再徵詢教師的意見
(二)行政決策歷程模式,尋求民主的程序
三、個案研究學校成員的價值觀、權力、團體動力、行政決策文化、非正式的決定影響決
策會議
(一)價值觀影響決策的評價與判斷
(二)權力的分配與本質影響方案選擇
(三)團體動力具有維繫學校生態的功能
(四)對於教師的決策文化兼具積極面與消極面,行政人員有其共同的處理模式
(五)非正式的決定影響正式決策的發展有限
四、決策會議運用教育對話的影響
(一) 成員互動的多寡,影響教育對話與決策會議的發展
(二) 以「突破教師沉默,勇於對話」、「決策者與決策參與者角色轉換的調適」、「決
策資訊化」、「分層負責」等策略,做為改善該校教育對話與決策會議的主要機制。
針對研究結果,提出對個案研究學校的建議:
一、對研究學校的建議
(一)營造活潑熱絡的會議對話風氣,活化自然生成的教育生機
(二)減除教師繁瑣的事務,建立教師專業對話的可行模式
(三)肯定會議對話的必要,建立前瞻的教育對話機制
(四)提供教育對話與會議的實作機會
二、對教師的建議
(一)養成會議對話的習慣,提升專業省思的知能
(二)積極參與學校決策會議,增進校務決策民主化
三、對行政主管的建議
(一)由行政主管或學校具影響力的成員引導對話議題,普及教育對話
(二)統整處室業務,化解處室競爭或對立心態,形塑人性化的教育對話模式
(三)校長同理學校成員的需求與利益,善用決策會議的對話技巧
四、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擴大研究群體,探討各區域、各校的行政對話在決策會議的運用情形
(二)增加量化的研究方法,以期更確切了解各校決策會議的對話實踐差異性
關鍵字:教育對話、決策會議


[摘要]
This research investigated the theories related to the definition and the
model in education dialogue. Also, this research identified the policy
conference and the application of education dialogue in policy managemen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are:
1. Investigate the model of education dialogue in elementary school.
Analyze the current policy conference.
II. Explore the developmental possibility of elementary school staff’s
education
III. dialogue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licy conference.
This was a quantitative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applied the multi-instrument
approach using interviews, conference observation, conference interviews and
document analysis in an elementary school for a year. Then, the triangulation
evaluation was applied. In addition, the researcher presented the research
result by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constructed content definitions.
1. The model of education dialogue
A. The settings of classroom affected the process of the education dialogue.
B. Members had different understanding on the policy dialogue. But, they all
realized that policy dialogue could empower the operation function in an
organization.
C. Members abandoned the freedom of expression in policy dialogue
D. Administrative staffs had many different of models of education dialogue.
II. Policy conference
A. Administration made activity plans first, then discussed with teachers.
B. Administrative policy procedure model conducted in democratic process.
III. Factors influenced the policy conference
A. Members’ values affected the assessment and judgment on the policy
B. The nature and distribution of power influenced policy conference.
C. Group dynamic had the function in linking school operations.
D. The culture of policy making on teachers was either optimistic or
pessimistic. It was the same on administrative staffs.
E. The none-official decision influenced the development of official
conference.
IV. The affects of policy conference utilized education dialogue
A. The number of members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dialogue and
policy conference.
B. Strategies such as “surpass teachers’ silence; encourage dialogues”, “
accustom to role switch of decision maker and participator”, “policy
computerized”, “share responsibility” etc. could be applied as suggestions
to education dialogue and policy conference.
Suggestions based on this research
I. Suggestions to school
A. Create lively and active conference dialogue, and arouse the educational
nature.
B. Lessen teachers miscellaneous work, and create models of professional
dialogue between teachers
C. Hold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the necessity of conference dialogue, and
create educational dialogue organism.
D. Provide hands on opportunities on educational dialogue and conference.
II. Suggestions to teachers
A. Get accustomed to the hobbit of conference dialogue, and improves
professional knowledge reflection.
B. Actively participate on school policy conference, and enhance the
democratic policy on school administration.
III. Suggestions to school administrators
A. administrator and influential personnel should lead the subjects of
conference dialogue, and popularize education dialogue.
B. Combine administrative operations, and dissolve the oppositions between
administration offices, and create friendly educational dialogue.
C. Principal should stand by the needs and benefits of school staffs, and
fully utilize the strategy on policy conference dialogue.
IV. Suggestions to future researchers
A. Expand the research subjects; explore all regions and individual school’
s    education dialogue situation.
B. Increase quant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policy conference dialogues’ implementation result in different schools.


[論文目次]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7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1
第一節 學校教育對話的基本理論 ------------------------------------ 11
第二節 決策會議的基本理論 ------------------------------------------- 21
第三節 影響學校決策會議實施相關因素 -------------------------- 42
第四節 學校決策會議運用教育對話的省思 ---------------------- 5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5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58
第二節 研究學校 -------------------------------------------------------------
6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63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 6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70
第六節 實施程序 -------------------------------------------------------------
74
第七節 資料分析 -------------------------------------------------------------
77
第八節 研究進度 -------------------------------------------------------------
8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81
第一節 國民小學決策會議的探究-------------------------------- 81
第二節 國民小學行政的教育對話模式-------------------------- 120
第三節 國民小學決策會議的影響因素 ------------------------- 137
第四節 決策會議運用教育對話的可能性 ---------------------- 15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63
第一節 結論 ---------------------------------------------------------- 163
第二節 建議 ---------------------------------------------------------- 171
參考文獻 ------------------------------------------------- 179
壹、中文部分 ----------------------------------------------------------- 179
貳、英文部分 ------------------------------------------------------------ 188
附錄 ------------------------------------------------------- 192
附錄一  研究同意函 ------------------------------------------------- 192
附錄二  訪談大綱 ---------------------------------------------------- 194
附錄三  學校決策會議運用教育對話之調查問卷--------- 198
附錄四  資料分析示例 ---------------------------------------------- 200
表  次
表1 國內學校教育對話論文排序表 -------------------------------------- 17
表2 國外學校教育對話論文排序表 -------------------------------------- 20
表3 學校決策會議 --------------------------------------------------------------
- 33
表4 國內學校決策會議論文排序表 -------------------------------------- 39
表5 國外學校決策會議論文排序表 -------------------------------------- 40
表6 國外影響國民小學決策會議的因素論文排序表 -------------- 51
表7 國影響國民小學決策會議的論文排序表 --------------------- 53
表8 研究對象基本背景資料表 --------------------------------------------- 63
表9 會議受訪者基本背景資料表 ------------------------------------------ 63
表10 受訪者訪談主題、訪談時間分配表 -------------------------------- 68
表11 訪問參與會議成員的時間分配表 ----------------------------------- 68
表12 國民小學教育對話與決策會議觀察表 ---------------------------- 69
表13 觀察紀錄表 ---------------------------------------------------------------
--- 73
表14 決策會議的意義 -----------------------------------------------------------
82
表15 學校決策過程發展要點 ------------------------------------------------- 90
表16 學校決策會議名稱 --------------------------------------------------------
93
表17 學校決策會議資料代號說明表 -------------------------------------- 94
表18 行政決策對話的意義 ----------------------------------------------------
120
表19 學校對話的現況 -----------------------------------------------------------
124
表20 學校對話的模式 -----------------------------------------------------------
130
表21 學校成員的價值觀 --------------------------------------------------------
137
表22 學校成員的權力 -----------------------------------------------------------
142
表23 團體動力的發展 -----------------------------------------------------------
146
表24 學校的決策文化 -----------------------------------------------------------
149
表25 非正式決策的影響性 -------------------------------------------------------
- 153
表26 學校決策會議與教育對話的發展途徑 ---------------------------- 155
表27 學校決策會議與教育對話的時機 ----------------------------------- 159
圖  次
圖1 決策循環圖-----------------------------------------------------------------
--- 31
圖2 教育對話於國民小學行政決策管理之運用研究架構圖----- 60
圖3 研究實施程序圖 ------------------------------------------------------------
74
圖4 本研究實施進度甘梯圖 ------------------------------------------------- 80
圖5 成長國小校務會議對話脈絡圖 -------------------------------------- 96
圖6 成長國小教師晨會對話脈絡圖 -------------------------------------- 101
圖7 成長國小主管會議對話脈絡圖 -------------------------------------- 104
圖8 成長國小擴大行政會議對話脈絡圖 ------------------------------- 108
圖9 成長國小課程發展會議對話脈絡圖 ------------------------------- 112
圖10 成長國小學年會議對話脈絡圖 -------------------------------------- 117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
壹、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民87)。學校本位課程與教學創新。臺北市:揚智。
牛格正(民86)。如何做倫理判斷,輯於教育部訓委會諮商倫理工作手冊,未出版。
王文科(民89)。質的研究問題與趨勢。輯於國立中正大學(主編),質的研究方法。高
雄市:麗文。
王文科譯(民83)。質的教育研究法(二版)。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明心譯(民87)。從對話中學習-提昇成人學習的有效互動與改變。台北市:洪建全基
金會。
王家通 (民83)。初等教育。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淑俐(民86a)。教師說話技巧。台北市:師大書苑。
王淑俐(民86b)。領袖可養成。台北市:南宏。
王淑俐(民88)。生涯計劃與時間管理。台北市:南宏圖書公司。
王紹先(民90)。修緣-尋找教育的夥伴。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王萸芳(民88)。中文會話中不受喜愛的回答之語言特徵。靜宜大學英國語文系。(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RE8902-0009)。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
委員會。
王麗雲、潘慧玲(民88)。教師賦權增能概念與實施策略研究。發表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主辦,教育行政論壇。台北:市立師院。
王麗雲、潘慧玲(民90)。以彰權益能觀點檢核學校教師會運作。輯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主辦,學校革新研討會會議手冊,1-17。
白世文(民86)。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會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研究,國立台北師販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至正(民89)。班級團體輔導活動的設計與實施。高雄市:復文。
江芳盛(民88)。垃圾桶模式在教育政策分析上的應用,教育政策論壇。【線上查詢】,2
。http://www.epancnu.edu.tw/epforum/vol1no2/vo11no2.htm1
  (民90年12月1日)
田秀蘭(民89)。紮根理論在諮商心理學中研究中的應用。輔導季刊,36(4),35-40。
申章政(民88)。國小校長管理溝通類型、衝突管理風格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國立台
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成虹飛(民89年10月)。美酒中的酵母菌。輯於夏林清-教育與助人專業工作者的實踐認
識歷程:以第三屆研討會之「論文行動」為例。侯松茂(主持人),2000年行動研究~展望
本土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朱順興(民90)。南投縣國民小學校長行政決定模式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米高、奎因、巴頓(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吳芝儀、李鳳儒譯。台北市:桂冠。(原著
作出版年:1990年)。
安東尼、高特列(民89)。蘇格拉底。何畫瑰譯。台北市:麥田。(原著作出版年:1997年)

吳芝儀(民89)。建構論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輯於國立中正大學(主編),質的研究
方法( 183-214)。高雄市:麗文。
吳宗立(民86)。學校行政研究。高雄市:復文。
吳明清(民8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明清(民88)。揚起國民教育的風帆。教師天地,99,8-11。
吳明清(民90)。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峻毅(民90)。以團體決策觀點析論教師集體協商之內涵。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學會會務
通訊,26,17-44。
吳清山(民87)。談教師評審委員會組織與運作。北縣教育,16,13 -17。
吳清山(民88)。學校行政。台北市:心理。
吳清山(民89)。學校績效責任的理念與策略。學校行政,6,3-13。
吳清山、張世平、黃旭均、黃建忠、鄭望崢(民87)。教育專業倫理內涵之建構。市立師
範學院。(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7-2413-H-133-006)
。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吳清基(民86)。教育與行政。台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基(民88)。我國學校行政的政策新取向,學校行政,1,3-11。
吳麗君(民87)。小學教師的學習評量信念與實踐之跨國比較研究:英國小學教師的學習評
量信念與實踐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7-
2413-H-152-F005)。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吳麗君(民88a)。夢裡故事說不完:英倫評量的邂逅。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2,119-
143。
吳麗君(民88b)。英國小學教師的學習評量信念與實踐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8-2413-H-152-F14)。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李正琳(民88)。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學校教評會聘任決策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玉惠(民90),從團體動力談學校行政領導的革新,學校行政,11,51-85。
李明芬(民88年5月)。學習、教學與設計的新視野-透視、延展、轉化、探索的批判歷程
。輯於戴嘉南(主持人),九年一貫課程。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
,高雄師範大學。
特倫霍姆、傑潠李燕(民83)。人際溝通。李浦群譯。台北市:楊智。(原著作出版年:
1994年)。
周愫嫻(民85)。家長會與學校的對話關係。北縣教育,13,20-24。
周燦德(民85)。邁向現代化發展中我國教育決策的省思。台灣教育,541,15-23。
林水波、張世賢(民73)。公共政策。台北市:五南。
林永喜(民88年9月)。淺談行政或教育行政需要有哲學基礎。吳清山(主持人),邁向二
十一世紀的教育行政。教育行政論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林佩璇(民89)。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輯於國立中正大學(主編),質的
研究方法(239-259)。高雄市:麗文。
林明地(民 89)。質的研究實力舉隅:校長領導的參與觀察。輯於國立中正大學(主編)
,質的研究方法(51-87)。高雄市:麗文。
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民89)。教育組織行為。台北市:楊智。
梭爾提士、史特萊克(民88)。教學倫理。林延慧、張鎮華譯。台北市:桂冠。(原著作出
版年:1998年)。
林俊瑩、林淑華(民89)。哈伯馬斯(J. Habermas)「溝通行動理論」在親師溝通歷程中的
啟示。研習資訊,17(2)。
林思伶(民89)。教學科技的系統觀在教育決策的實用性。教學科技與媒體,49,1。
林海清(民89年11月)。學校行政組織的行動學習。陳寶山(主持人),學校行政與終身
學習。教育行政論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海清(90)。地方教育組織再造,教育政策論壇。【線上查詢】,4。http://www.
epancnu.edu.tw/epforum/vol4no2/vo14no2.htm1
  (民91年1月1日)
林海清(90)。地方教育組織再造,教育政策論壇。【線上查詢】,4。http://www.
epancnu.edu.tw/epforum/vol4no2/vo14no2.htm1
  (民91年1月1日)
林清山、金樹人、林正昌(民86)。時間壓力、屬性數量及選項數量變化情況對決策行為
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9,1-24。
林清江(民85)。教育理念與教育發展。台北市:五南。
林智怡(民87)。中文對話中的異議現象。國立台灣政治大學語言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
林新發(民88)。教育與學校行政研究-原理和應用。台北市:師大書苑。
邱花妹(民87)。蘇格拉底以對話催生智慧。台北市:天下雜誌。
紀金山(民89)。從教師職務調動爭議談起:學校組織內部的權力與對話。師友,400
,35-39。
胡幼慧主編(民85)。質的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夢鯨(民80)。從教育合理性的詮釋與批判論教育的合理轉化。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范信賢(民90)。無生之聲:從教師的觀望與冷漠再思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進路。歐用生
(主持人),課程改革的反省與前瞻學術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夏林清(民82)。由實務取向到社會實踐。台北市:張老師。
夏林清(民89年10月)。教育與助人專業工作者的實踐認識歷程:以第三屆研討會之「論
文行動」為例。侯松茂(主持人),2000年行動研究~展望本土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台東
師範學院。
孫志麟(民89)。國民教育指標體系建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3,121-148。
孫志麟(民89年11月)。教育改革的新議題:學校自主管理。陳寶山(主持人),英國教
育改革經驗。學校行政論壇,中華民國學校行政研究學會。
徐宗林(民83)。文化與教育。台北市:文景。
秦夢群(民87)。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市:五南。
高淑清(民89)。現象學方法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輯於國立中正大學(主編),質的
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
史扥克(民89)。高登第譯。成長策略。台北市:天下遠見。(原著作出版年:2000年)。
張志育(民87)。管理學。台北市:前程企業。
張其高(民87)。高雄縣國中小學教師職業疏離與人際衝突的相關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明輝(民87)。學校行政革新專輯。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明輝(民88)。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芬芬(民85)。換一副透鏡看世界,收錄於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市:漢文

張金鑑(民74)。管理學新論。台北市:五南。
張唐文(民90)。教育指標網路資料庫建立與運用之研究。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
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容雪(民87)。學校教師會運作情形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學校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
士論文,未出版。
張國恩、蕭榮修(民86)。蘇格拉底對話在遞迴概念之矯治學習上的應用。(行政院國家
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RF8703-0013)。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張鈿富(民85)。教育政策分析: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張鈿富(民88)。台灣地區高級中等教育發展均等性之分析。教育政策論壇,【線上查詢
】,2。http://www.epancnu.edu.tw/epforum/vol1no1/vol1no1.htm1
   (民89年11月1日)
張鈿富(民89)。1999年台灣地區教育政策與實施成效調查。教育政策論壇,【線上查詢
】,5。http://www.epancnu.edu.tw/epforum/vol3no1/vol3no1.htm1
(民89年11月1日)
張德銳(民87)。以學校中心管理推動學校教育革新,教育政策論壇。【線上查詢】,2
。http://www.epancnu.edu.tw/epforum/vo11no2/vo11no2.htm1
(民89年11月1日)
張德銳(民89)。教育行政研究。台北市:五南。
張輝雄(民88年8月)。建構一個有效能的學校專業分工體系-試擬國小分層負責明細表修
定案。溫騰光(主持人),校長座談會。台北市政府教育局。
張馨怡(民89)。學校行政對話權力及其對學校革新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民90)。國語辭典簡編本網路版。【線上查詢】。
http://www. lib.ntnu.edu.tw/ reference/rb.htm。(民90年9月 10日)
曹明瑞(民90a)。台北市國民小學行政決策管理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
所,研究生論文集,5,31-48。
曹明瑞(民90b)。家長與子女的對話。南湖交流道,74。
畢永峨(民88)。語言行動理論與國語言談分析。東吳大學英國語文系。(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RE8806-0038)。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許宗力(民89)。行政決策的人民參與-參與模式的建構。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
許藤繼(民 89)。學校組織權力的重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郭為藩、高強華(民85)。教育學新論。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陳木金(民88年9月)。從學校組織文化塑造談如何增進學校領導效能。吳清山(主持人)
,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行政。教育行政論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陳木金(民89)。教育行政研究。台北市:揚智。
陳玉娟(民89)。團隊管理及其在國民中小學運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伯璋(民78)。質的研究方法的新取向-質的研究方法。台北:南宏。
陳伯璋(民89)。質性研究方法的理論基礎。輯於國立中正大學(主編),質的研究方法(
25-46)。高雄市:麗文。
陳依萍(民90)。校長反省實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宜宣(民90)。國中女校長溝通行為之研究:以兩位女校長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長士(民 89)。高屏地區國民小學組織氣候與組織決策關係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昭薇(民90)。花蓮縣國民中學校長口語溝通型態與領導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東華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美玉(民85)。研究者與實踐者合作研究的新取向:對話式專業合作研究之探討。高市
鐸聲,6(2),73-78。
陳添球(民85)。學校人種誌的案例與實務,收錄於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
漢文。
陳頌和(民90)。如何學習議事規則。議事效率月刊,4。
陳惠敏(民90)。知識、權力、課程—以Foucault權力/知識論述。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
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奎熹(民84)。學校非正式組織。師友,331,8-11。
單小琳(民85)。一個老師的真心話。台北市:聯經
單文經(民87)。教育改革的風潮下初探時間資源的多重意義,中等教育,49(2),14-24

彭孟堯(民85)。心理內容與心理解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RC8601-1031)。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彭新維(民90)。國民小學教師教學省思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學校為例。台北市市
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湯郁純(民90)。結構與意識的辯證─國小校長角色轉化之個案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教育
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乃熒(民87)。學校行政管理敵對內涵的方法論評析,中等教育,49(5),8-20。
黃乃熒(民88)。後現代教育哲學。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乃熒(民89)。學校行政永續發展的理念與實踐:以歷史意識為本,師大學報45(2)
,1-16。
黃宗顯(民88)。學校行政對話研究:組織中影響力行為的微觀探討。台北市:五南。
黃昆輝(民78)。教育行政學。台北市:東華。
黃政傑(民88年2月)。台灣教育改革的政策力量,教育政策論壇【線上查詢】,5
。http://www.epancnu.edu.tw/epforum/vo11no2/vo11.no2.htm1
(民89年11月1日)
黃美玲(民83)。縣市別國民教育機會均等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訓系研究所碩士
論文,未出版。
黃雯琳(民9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決定的個案研究:以一所「學校社區化」之國小為
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瑞琴(民8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市:心理。
黃鈴媚(民84)。國際談判中「面子」問題對口頭說服策略運用的影響。(行政院國家科
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RC8601-1195)。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黃嘉雄(民88)。誰當家做主?:談學校本位管理的權力結構類型。師友,382,15-18。
黃嘉雄(民90)。學校本位管理制度比較研究。台北市,五南。
黃誌坤(民88)。態度與行為的對話。師友,380,88-89。
葉信宏(民90)。教案編修之行動研究:以九年一貫一年級數學學習領域為例。屏東師範
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文貴(民80)。同理心的內涵。國民教育,39(10),56-60。
楊文貴(民87)。教師能不能:從學習本質論點的轉換,談國民小學成型為學習型組織的關
鍵問題。國民教育,39(2),36-41。
楊深坑(民77)。理論、詮釋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曾燦燈(民89)。國民小學教職員工採用的溝通媒介類型與組織溝通滿足關係之研究。台
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虞志長(民86)。國民小學管理模式、教師專業自主知覺與學校衝突感受研究。台北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熊同鑫(民86)。語言在自然科教室的角色:學童對話分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
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RA8803-0041)。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劉志雄等(民90)。新世紀 新校長。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劉育忠(民89)。對話、遊戲與教育—高達美與德希達之對比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
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宣容(民90)。桃竹苗四縣市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參與學校行政決定之關係。國立台北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春榮主持(民89)。對教育不相對教育改革意見調查之研究。台北市;教育資料館。
劉焜輝(民86)。輔導原理與實務。台北市:三民書局。
劉毓玲譯(民89),杜拉克(Peter F. Drucker) 著。21世紀的管理挑戰。台北:天下遠
見。
劉鎮寧(民87),哈伯瑪斯的理想言談情境論觀及其在教育上的啟示。高市文教,64,58-
62。
劉鎮寧(民89)。哈伯瑪斯溝通行動理論在行政決定合理性歷程應用之研究─以高雄市國
民小學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民84)。教師成長與學習。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歐用生(民88)。新世紀的學校。台北市:台灣書店。
歐陽教(民87)。教育哲學導論。台北市:文景。
滕守堯(民1995)。對話理論。台北市:揚智。
滕守堯(民1997)。道與對話。文化研究月刊,9,24-33。
蔡孟翰(民90)。中年教師覺知教育改革壓力、工作價值觀與生涯發展需求之關係研究。國
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培村、孫國華(民83)。教師的生涯發展與規劃,高市鐸聲,4(2),38-47。
蔡敏玲(民85)。詮釋性研究的一個可能方式:我如何建構婷婷和穎的故事,收錄於質的
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市:漢文。
蔡進雄(民87)。授權在學校行政管理上的應用。教育資料文摘,42(4),168-173。
鄭佩芬(民89)。人際關係與溝通技巧。台北市:楊智。
鄭彩鳳(民82)學校經營中的時間管理,教育資料文摘,4,135-167。
明茲柏格(民89)。領導。鄭懷超譯。台北:天下遠見。(原著作出版年:2000年)。
盧信彰(民90)。校園目標管理網路建構之研究-以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閻自安(民89)。臺灣地區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決策與校長領導方式、教師工作滿意度之關
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繆敏志(民82)。組織文化之探討。政大學報,67,133-162。
謝文全(民86)。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出版社。
謝美慧(民89年2月)。教育研究與教育決策之關係。教育政策論壇【線上查詢】,5
。http://www.epancnu.edu.tw/epforum/vo12nol/vo12no1.html
(民89年11月1日)
顏良恭(民83)。論Michael Harmon 行動理論典範。(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
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2-0301-H-004-063)。台北市: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顏國樑(民86a)。教育政策執行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理論建構與應用分析。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顏國樑(民86b)。影響執行國民中學常態編班的因素及其因應策略。中等教育,48(5)
。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羅虞村(民79)。從社會系統理論談學校組織發展的主要策略。教師天地,46,38- 44。
饒見維(民85)。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踐。台北市:五南。
貳、英文部分
Bacharach, S. B., Bamberger, P., Conley, S. C. &Bauer, S. (1990). The
dimensionality of decision participation in educational organizations:the
value of a multi-dpmain evaluative approach. Educational Adminstration
Quarterly, 26. 2.
Banister, P. et al (1994). Qualitative methods in psychology:A research
guide. Buckinham : Open University Press.
Baumm, M, S. (1982). Ethical decision making and Psychologists attitudes
toward training in ethics.Profession Psychology, 13.
Beach, L. R. (ed). (1996). Decision making in the workplace. New Jersey :
Mahwah.
Brookfield, S. (1990). The skillful teacher:On technique, trust, and
responsiveness in the classroom. San Fancisc : Jossey-bass.
Chan, C. (1996). When we talk. Aguide to interracial intercultural dialogue. [
On -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databases/ERIC_Digests/ed402382.html(
November, 3, 2000)
Dalton, D. F. (2000). Middle school teacher involvement in site-based decision-
making.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 U. S. A. [On- line]. Available.
http : //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fullcit (August 20, 2000)
Dinkins, C. S. (2002). Socrates and his method: A non-doctrinal contextual
interpretation of Plato's works (Gree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U.S.A. Available. http: //wwwlib.umi.com/
dissertations/fullcit (January 25, 2002)
Doll, R. C. (1995). Curriculum improvement : decision making and process .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Dunn, W.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
Prentic Hall.
Grossi, D. L. (2001). The role of superintendents in engaging the public in
defining the goals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
U.S.A. [On- line]. Available. http://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fullcit (
August 20, 2001)
Guthrie, J. W., & Reed, R. J. (1991).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nd policy
:effective leadership for American education. Boston. Mass:Allyn and Bacon.
Hoy, W. K. & Tarte, C. J. (1994). Administrators solving the problems of
practice. Massachusetts : Needham Heights.
Hargreaves, A. (1997). Restructuring:Postmodernity and the prospects for
educational change. In A. H. Halsey, et al. (eds.). Education:Culture,
Economy.
Herr, E. L., & Cramer, S. H. (1988). Career guidance and counseling throught
the life. In:Denzin, N .K., and Lincoh, Y. S. (eds.). Handbook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 Thousand Oaks, Califormia : Sage.
Hycner, R. H. (1985). Some guidelines for the phenomenological analysis of
nterviewdata. Human Studies, 8, 279 - 303.
Klauke, A. (2001). Preparing school administrators. [On-line]. Available.  
http://www.ed.gov/databases/ERIC_Digests/ed326939.html (November 21, 2000)
Lashway, L. (1998). Facilitative Leadership. [On-line]. Available.  http://
www.ed.gov/databases/ERIC_Digests/ed381851.html (November 21, 2000)
Law, S., & Glover, D.(2000).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 learning:Practice,
Policy and research. Philadel. PA:Open university Press.
Maartin, A. W. (2000). Search conference method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U. S. A. [On- line]. Available. http: //wwwlib. umi. com/
dissertations/fullcit (August 20, 2001)
Mahoney, T. E. (2000). Discourses and communities:Local school policy
formation in rural Colorado.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U.S.A. [On- line]. Available. http: //wwwlib.umi.com/
dissertations/fullcit (August 20, 2001)
Maksymjuk, I. (2000). Talking school-based management:Discourses of
educational refor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Boston University. U.S.
A. [On- line]. Available. http: //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fullcit (August
20, 2001)
Martin, A. W. (2000). Search conference methodology and the politics of
difference.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llumbia University Teachers
College. U. S. A. [On -line]. Available. http: //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
fullcit (August 20, 2001)
Massengale, G. W. Discrepancies between espoused theories and theories-in-use
in California high school reform.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 U.S.A. [On- line]. Available. http: //wwwlib.
umi.com/dissertations/fullcit (August 20, 2001)
Mcpeck, J. E. (1990). Teaching critical thinking:Dialogue and dialectic. New
York : Routledge.
Morgan, G. (1997). Image of organization(2nd ed.). Califormia : Sage.
Morrison, J. (2000). The use of collaboration to promote 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Royal Roads University. Canada. [On- line]. Available.http://wwwlib.umi.com/
dissertations/fullcit (August 20, 2001)
Moustakas,C. E. (1994).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methods.
Sanfrancisco, Califormia : Sage.
Oswald, L. J. (1998). School-based management. (Report No.Ed-384950). Eugene,
OR: University of Oregon, ERIC Clearinghouse on Educational Management. (EA
026795)
Palmer, J. & Neal, P.(1994). The handbook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London : Routledge.
Paskpwitz, P. (1994). Administrator’s point of view. State of reading , 1(2),
39 - 41。
Patrick, P., & Alison, A. A. (1996). Conversation as a medium for change in
educatio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6(1), 31-38.
Rich, J . M. (1965). New directions in education policy, Lincon, Nebraska :
Professional educators publications.
Sacks. H., Schegloff, E. A., & Jefferson. G. (1974). A simplest systematics
for the organization of turn-taking for convrsation. Language 50,696-735.
Schein, E. H. (1992).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io
:Jossey-Bass.
Shor, I. (1992). Empowering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span:Systematic approaches(3 rd ed.). Boston : Little, Brown.
Siccone, F. Celebrating diversity:building self-esteem in today's
multicultural classrooms. Boston, Mass.:Allyn and Bacon.
Steers, R. M. (1991). Organizational behavior.(4th ed). New York :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
Stout, R. A. (2000).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Montana Office of Public
Instruction K-12 school administration internship and the regular university K-
12 school administration internship.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U. S. A.
[On-line]. Available.http://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fullcit (August 20,
2001)
Sumaya, A. H. (2001). Talking power: towards meaningful inclusion in public
deliber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U.S.A. [On- line]. Available. http://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
fullcit (August 20, 2001)
Tymchuk, A. J., Drapkin, R., Major-Kingsley, S., Ackerman, A., Coffman, E. N.,
& Vella, J. (1982). Learn to listen. New Jersey:Prentice Hall.
Vella, J. (1995). Learn to listen, learning to teach:The power of dialogue in
educating adults. San Francisco : Jossey-Bass.
Vining, A. R., & Weimer, D. L. (1991). Policy analysis:Concepts and
practice. New Jersey : Prentice Hall.
Williams, G. L. (1994).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meetings. In Bennett, N.,
Glatter, R. and Levacic, R. Educational management.(chap. 22). London:Sage.
Williams, H. J. (2001). Administrator evaluations and their role in relation
to effective school leadership.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U.S.A. Available. http: //wwwlib.umi.com/dissertations/
fullcit (January 25, 2002)
Wolfendale, S.(1992). Empowering parents and teachers, New York : Casell.

資料來源: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