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祝瑛〈對台北縣推動「英語活化課程」之建議〉

2010/06/03

                                           【台灣立報/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

                                 
台北縣研擬今年9月起推動「英語活化課程」,縣內小學生每周英語上課時數增加3節,結果引起了教師團體走上街頭、家長支持,而教育部暫緩等三面鼎立的局面。面對這樣的教育爭議,其實是需要更多完整與公開的資訊來商討,而非如目前呈現的反對與支持二分方式。

教育實驗北縣第一
事實上長期以來,台北縣的各種教育實驗可說是引領全國之先,如幾年前為了因應國語文時數的不足,北縣各國小國文節數已提高至8節,如大陸小學生每週至少要上12堂國語文課、新加坡812堂課,紐西蘭與芬蘭更是把本國語文視為小學教育的根本,不但天天學且鼓勵大量閱讀。反觀台灣的國語文課程,卻縮減到每週平均5堂課。於是前幾年台北縣就率先全縣增加國語文學習節數,試圖提升小學生語文程度,甚至於自編語文教材,彌補低收入家庭無法購買參考書的學習落差。而致力於縮小城鄉差距。

而這次的「英語活化課程」,是台北縣近兩年來在全縣3分之1國小(有不少是邊遠地區的小校)、約4分之1的全縣班級試辦後,在今年年初寒假結束前試辦學校、家長座談中獲得多數肯定聲後,所訂定提前1年全面實施的決策。問題是台北縣幅員遼闊,城鄉差距不小,各校條件不一,加上縣內隔代教養與外籍配偶子女等弱勢家庭不一而足。還有英語教學的班級數將由2千班驟增到8千班,師資不足與配套措施等問題引起各界質疑,甚至擔心會揠苗助長,還侵害家長選擇權等。


審慎考量課程計劃
為了化解各方的爭議,且有鑑於當年倉促實施九年一貫課程後的眾多後遺症,筆者建議台北縣能夠按照原訂計畫,逐年逐步修正與擴大實施國小英語實驗計畫,並配合原本的國語文時數實驗,隨時進行整體的追蹤與調整,真正為提升台灣下一代語文能力與拓展觀國際化視野而努力。尤其徹底擺脫年底五都改選的政治壓力,畢竟任何一項好的政策,只要有目共睹 能夠獲得大多民眾家長與教師的支持,繼任者也不敢輕忽。

希望台北縣這個立意良善的「英語活化課程」政策,能夠穩紮穩打;主政者可以抱持成功不必在我的決心(如淡水河的整治已為台灣立下歷史河川整治紀錄,全民有目共睹)。與其草率全縣推動,引起眾多爭議與教育界的對立與不安,不如將原有好的實驗成果繼續加深加廣,甚至於朝向補救教學與弱勢學校全面實施的方向,如繼續舉辦類似「英速魔法學院」,免費提供全縣五年級學生由合格外籍教師進行的全英語浸潤式學習。則台北縣的教育經驗,將來可以留下台灣教育的新頁。


                                                               
(政大教育系教授、教改總體檢論壇執行秘書)

 

回其他發表 |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