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開學 不能只靠一紙命令

2011年08月18日蘋果日報

【周祝瑛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根據統計,莫拉克颱風已造成全國1295所學校受損,災損金額高達19億3000萬。目前已知有22所國中小無法如期開學,不過教育部已經通令這22所學校,重建可以延緩,但是開學不能延後,務必要讓學生準時開學。除了校舍損壞外,教育部門十分關心教科書泡水等問題,即將編列預算補助等。

問題是:災區中的環境真的靠一紙命令就可以順利讓學校開學嗎?如果迄今仍有如此多的災區中還有那麼多的危險教室,危險民眾活動中心,及危險道路與橋樑有待處理……開學真的有這麼重要嗎?孩童的安全顧慮難道不應擺第一位呢?還有為什麼直到現在,教育主管當局在召開緊急會議後,掛在網站上的救災決策竟然還只在討論教科書與課桌椅受損,教室環境如何清除淤泥,行政主管視察災區嚴重學校,與停止暑期活動與否等事務性枝節問題?我們整體的防災政策與教育方針何在? 
如果連藝人李連杰來台參加賑災晚會時,都不忘呼籲政府,必須面對全球溫室效應中越來越多天災的事實,隨時要做好防災準備,才能馬上因應。 然而這些年來國內類似的防災教育幾乎成了紙上談兵。從上述教育主管當局迄今的救災政策,還只在討論一般事務可見端倪。尤其明顯的是連1999年發生九二一地震結束後的第二年,實施了中小學的九年一貫課程,但卻忽略了台灣的天然災害防治教育目標?這些年來也經常疏於各級學校防災教育的落實。 

培養危機處理能力

為什麼防災教授在台灣非常重要?根據世界銀行2005年出版的報告「全球天然災害危機分析」(Natural Disaster Hotspots: A Global Risk Analysis)指出,台灣可能是世界上最易受到天然災害衝擊的地方之一,特別是台灣約有73%地區與人口是居住在有3種以上災害,如地震、洪水、乾旱與土石流等。另根據中央氣象局統計,自1897至1990年間,國內曾受到340次颱風侵襲,平均每年達3.6次。在1991至2009年8月之間約有130多次颱風、地震、洪水與山崩等災害,平均每年近7.6次。可見與鄰近的日本與菲律賓一樣,台灣也是天然災害相當頻仍的國家。
因此,防災教育必須視為國內教育的重要扎根工作,防災不只在受災時之應變工作(如常停留在人事行政局的公布來放颱風假),如何建立完整的防災計劃,包括減災、整備、應變及復原等階段, 讓下一代了解自己所處的環境與危機處理能力。而不是只停留在成立學校危機處理小組,與教職員工的危機處理分工規定,卻完全忽略學生的平常防災教育知識與具體操作能力。試想:這次慘遭土石流的村莊,有些早在24小時前就已收到緊急撤離的紅色警戒通知,如果這時家裡的小朋友擁有防災知識,能夠提醒家長守法而盡快離開躲避,也許大人會被說服而願意提前撤離。
總之,台灣的教育政策必須真正面對全球暖化與台灣是天然災害頻仍地區這一事實,所謂「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筆者在此呼籲,除了重視災區如期開學之外,更重要的是徹底檢討現階段台灣教育中忽視天災防範的問題。 

 回其他發表 |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