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中學生的黃金六年
【2011年08月18日蘋果日報】
【周祝瑛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今年夏天,筆者帶著3個升上國三的孩子到中南部看職業學校,為的是協助他們了解明年升學的可能方向。朋友笑我別人都希望孩子拼都會區的明星高中,我怎麼反其道而行,讓孩子到鄉下拜訪一些頗具特色的高職?其實道理很簡單:想協助孩子圓夢!因為其中的一個孩子很愛流浪動物,他希望將來走農畜方向。想想國內有多少孩子,能夠在14、5歲的時候找到夢想與志向,而且家長願意支持,不必去擠明星高中?
回頭來看看最近引發許多爭議的12年國教,為什麼出現那麼多社會焦慮及不安?記得8年前,筆者在政府諸多配套措施明顯不足的情況下,為文公開反對這項制度的推動,當時的主事者都認為12年國教可以讓國中生免試及就近升學、使國中教學正常化、解決升學壓力等問題。時至今日,依然很少人會相信實施12年國教真的可以減輕學生的升學壓力,不過卻有愈來愈多人希望藉基測的取消或轉型,可導引國中朝向正常化教學的方向,讓國中學生逐漸自考試與題海中解放出來,有多元發展的可能!讓中學6年成為人生中黃金的階段,甚至提升整體國民素質。
2年前,教改總體檢論壇曾發表一篇「為何是蒼白的十五歲?一個國三生的告白」一文,引起社會上廣大的迴響。文中的國三主人翁不斷質疑,為何要把15歲的青春歲月耗費在反覆考試與無謂的練習中,這樣的作法,與當年以聯考一試定終身的時代何異?面對全球化時代的高度競爭,台灣不應再堅持以考試比較公平(?)而繼續犧牲教育品質與人才創意,尤其將所有15歲的孩子不分性向與興趣,用考試綁在一起,只憑基測分數、行「高中能力分校」之實,結果犧牲的不只是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趣味,更培養出許多不知如何自我選擇、不了解自己能力與興趣的年輕學子。看看每年有多少高中生與大學生,希望轉學、轉系或轉換跑道而不得其門而入的苦悶與無奈,就可以知道他們的黃金6年中學時光其實是在單一的升學價值觀與缺乏生涯試探中度過的!
從近年來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等各種全球評比中,可看出我們的中學教育培養出一群很會考試、不喜歡看書、與普遍缺乏信心的年輕人,哪怕是在國際上數理測驗成績很好,但程度明顯參差不齊、也出現愈來愈多只會考試、卻對科學及數學不感興趣的中學生。這些都是過度重視升學考試的後遺症!
因此,為了台灣下一代人的競爭力與幸福著想,讓15歲的青少年有正常的學習環境,12年國教的推動應該是時候了,雖然它絕對不是減輕升學考試壓力的萬靈丹!此外,目前所有的關注焦點都集中在免試升學上,至於其他具體措施,如:課程設計、師資改善、中學三三制或六年一貫制、學區規劃如何因地制宜以及家長升學觀念的溝通等,都需要進一步細緻的討論與設計。最後,如果12年國教目的是為了改變過去太強調精英家長或精英學生升學之路的舊傳統,希望照顧大多數學生的適性發展與興趣培養,提升國中階段孩子的身心健康,減少網路成癮與青少年犯罪等,那身為家長的我們也應認真去看待孩子的性向與興趣,而不是只有擠明星高中的窄門一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