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躋身百大之後呢
?
周祝瑛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教改總體檢論壇執行秘書
二零零五年教育部推出「五年五百億」計畫,每年提撥一百億元。其中台大每年固定三十億,其他十所公私立大學依比例分配,藉此提升大學及教師學生的素質、增加論文發表數量
被引用次數及推動國際化程度等
希望短期內推動至少一所國內大學躋身世界一流大學之列
果真這套被喻為
高教特效藥
的頂尖計畫,
讓這些大學如久旱逢甘霖拼命向前衝刺
尤其是獲得高於他校數十倍補的台大
在短短幾年間果然衝出成績
在最近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專刊的世界大學排名中,首次進入世界百大的第九十五名,消息傳來全校欣喜歡呼。教育部也樂觀其成
盛讚過去幾年的「五年五百億」頂尖大學計畫已發揮具體成效。相形之下
有台大學生會在校門口抗議
表達近年來學校逐漸喪失大學靈魂的無奈,質疑:
自從該校拿到「頂尖大學計劃」以來,所有辦學重心皆以「前進百大」為由,非常強調各種排名的形式主義。而政府在砸下大量資源後,台大彷彿成了開發中國家的勞力密集代工廠
以學術代工模式
進入百大,忽略照顧學生權益
離台大原本為的敦品、勵學、愛國、愛人核心精神
愈來愈遠!
《泰晤士報》這份世界大學排名調查中的是依據同儕審查、國際教師數、國際學生數、師生數比、每位教師論文平均被引用次數等指標進行。其中教學研究只看師生比及每位教師論文平均被引次數
完全未提及顧主滿意度
畢業生的學習滿意度
就業力與薪資水準等指標,對當地社會之影響力也毫無調查。因此,台大躋身百大之後代表什麼意義呢
?以目前公共預算來看
台大每個學生平均單位成本三十多萬元
(為政大的兩倍
許多私立大學的三
四倍)
台大學生的日後成就與對社會貢獻度
真的會高出他校那麼多嗎?
台大的百大排名對於台灣學術界
甚至廣大納稅義務人又代表什麼含義呢?
除了令人稱羨的經費補助
世界排名與發表統計數字之外
台灣有因為擁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學的台大而變得更公平
理性與重視社會的核心價值?
台大教授同仁的公共知識份子角色是否將更稱職呢?
相對於剛剛獲得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的中研院院士、有「光纖之父」之稱的高錕教授,早在十多年前就已帶引香港中文大學進入世界百大之列的校長,除了追求大學教授個人的學術研究與發表外,他並未忘記社會對公立大學的期望,尤其納稅人對於頂尖大學作育一流人才殷切盼望。高錕教授執掌中文大學十年,重視大學的核心價值,在研究外,不忘大學教學品質對於下一代人的重要性。高校長不曾遺忘公立大學擔負愛人與愛社會的責任。進入世界百大
只不過是一種手段
。納稅人一起供養大學,讓他們去追求卓越,與全球學術社群同步,以在國際期刊資料庫所發表的SSCI等論文數量,是為了造福更多的人群與捍衛社會公義
而不是只有造福大學本身
不是嗎?
因此,吾人不禁要問:到底台大進入世界百大之後
對於台灣高等教育與整體社會有什麼影響?台灣是否從此擁有更多世界一流人才?畢業「百大」不應該只台大追求的方向,更需要建立大學本身的靈魂與特色,尤其是文理社會領域的研究最終不應脫離台灣社會,教育主管單位更不能只是投資大量經費
而需花更多的精神放在「台灣的高教該前往何處去」的政策研議上?
最後在與台大額手稱慶之餘
別忘了這是廣大納稅人的血汗錢,他們在向台大呼喊:
我們要為台灣服務的一流人才!
回其他發表|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