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林書豪遇到大學學測

2012年02月23日 中時電子報

【周祝瑛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不久前當哈佛小子林書豪在紐約開始為尼克隊立下戰功,引起全美「林來瘋」的同時,我國的大學學科能力測驗(學測)成績剛好公布,在全國十五萬多名考生中,有二百八十八人獲得滿級分(七十五級分),占全體考生的千分之一點八六。相對於哈佛小子,這些在學測中獲得滿級分高分的同學有哪些人敢於向父母或老師,提出自己另類的人生規劃,包括選讀非傳統的大學第一志願,甚至具有林書豪般追求夢想的勇氣及毅力,大學中能繼續參賽打籃球?更重要的是有多少國內父母願意支持孩子的夢想,能夠尊重與接受孩子的選擇?

當大家在討論林書豪如何在NBA崛起的時候,很少人會想到林書豪背後推動他向前拚命地那一雙父母的手。如果沒有喜歡看籃球、打籃球的父母,如何能夠啟發孩子的興趣?缺少了懂得自小適時引導、重視孩子運動的雙親,如何奠下林家三兄弟都從小熱愛打球的基礎?從林的身上看到父母教養的用心,加上虔誠信仰的影響,讓孩子自小懂得謙卑與合作助人的道理。看看林書豪每次打球前的禱告、球場上的奮進與助攻,下場後和隊友擁抱互撞等精采畫面,可以了解這是一位身心均衡、IQ與EQ皆高的選手!

林書豪曾提過,從小的家庭教育讓他學會專注與時間管理,為了打球必須先完成功課,因為喜歡所以願意一直打球;至於球場上的成就,是五個隊員一起合作的結果。對於強調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美國社會,這樣的態度其實相當另類,但更看出這背後林的父母長期的用心。如果說美國去年引發各界爭議的暢銷書《虎媽戰歌》中,這位來自菲律賓移民第二代、蔡美教授的高壓教育方式造就了兩名學藝兼優的女兒,那麼來自臺灣的林書豪父母,其開明、尊重與信仰,讓東、西方教育的優點兼容並蓄。

回頭再看看我們多數的父母似乎仍然局限在升學制度中,讓每年周而復始的入學考試所帶領,不斷受制於「升學至上」、「高分第一」的樊籠。想想每年出現這些學測滿級分的孩子們,這些聰明與很會考試的年輕人,他們真的知道自己未來的努力方向嗎?有多少人能夠持續他們對於打球與運動的喜好嗎?他們懂得欣賞別人的長處,具有面對未來失敗的挫折容忍力嗎?更重要的是他們的父母花下很大的心血、努力栽培之後,還能夠支持他們不選所謂的世俗眼中的第一志願學校或行業,尊重他們的興趣與專長,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所愛與自我負責?選擇走自己的道路?

看看報載林書豪一家人能夠利用比賽休兵忙裡偷閒,全家驅車前往林弟弟的籃球賽中去觀賽加油,這是何等一種凡事以平常心相應的家庭氛圍,不以世俗的眼光評定高下,盡可能尊重與支持每個人的興趣與能力。這應也是林書豪不論輸贏、始終敬業如一的力量來源。想想同樣來自臺灣的林書豪父母,或許還更值得我們的推崇與效法!

 

回其他發表 | 回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