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反對九八課綱倉促實施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
再過不久新的高中課程綱就要公佈了, 不管是採用九八課綱或九五暫綱 其實都沒有真正解決問題,尤其在近十年來高中師生歷經三次課程大綱的翻修下, 許多人對於教育政策充滿了無奈,也一直在問; 九八課綱是否真的比九五課綱好?就在上週五的一場教育部長對九八課綱徵詢會中, 與會專家學者甚至教育官員們竟然無人可以明確的回答上述問題。
其實如同教科書一綱多本與一綱一本的爭論, 如今同樣面對高中課程與教科書中長期存在的「綱」太糟、「本」太濫的問題,其實反映出十多年來台灣教改的問題。仔細檢視近十多年來教改的決策模式可以發現,從一九九四到九六年行政院教改會任務編組的方式決定重大教育政策,形成日後發生問題找不到負責人的窘境,曝露出我國多年來在面對任何重大教育政策時 ,對即將推行的各項改革計畫,理應先由專責機構進行政策研究與評估,甚至試辦及事後追蹤檢討 可是偏偏事與願違, 許多政策在規劃之初卻是仿效教改會方式,由許多專門承包教育部研究工程的「大老」,他們神通廣大,藍綠通吃,政治立場就像變色龍一樣,是永遠的執政黨。教育部一遇到問題,便把研究工作交給這些「大老」,由他們出面邀請專家學者,組成委員會;任何決策發生問題,都由委員會負責,卻等於是大家都不必負責。結果家長、老師、和學生成為這些專家學者「創意拼盤」的白老鼠,教改造成的災難,也形成一種「怪圈」,週而復始,難有寧日!
至於當前的九八課綱,教育部也是遵循相同模式,先在二十三個學習領域或學科中,找到一位「有影響力」的教授,把「編綱」的工程承包給他,再由他把各學科的「綱」切割成許多小部分,分包給一批和他有關係的教授,大家眾志成城,拼湊成各門學科的課綱。一旦課綱公佈後,各家書商也是依樣畫葫蘆,用「大包轉小包」的方式,由大教授邀集小教授,甚至研究助理與中學老師,大家一齊來寫教科書。結果課程的長期研究與試辦都省了,教師的培訓與意見徵詢也免了。至於原先任何一項課程綱要的基本條件與教科書的起碼要求,如各個單元是否由淺入深, 循序漸進,文字是否通順可讀,課文內容的邏輯是否一貫等,變得很難要求,尤其各課綱與學科之間有無連貫,進度能否銜接的統整都很困難,結果就出現目前九八課綱中理化與數學進度與銜接不一致的問題。此種發包拼湊的產物,不僅老師很難教,連學生的學習也是痛苦萬分。
回顧十年前1998年為因應週休二日所修改的八八課綱,已經把高中師生弄得人翻馬仰。好不容易經過幾年的適應,教育部又推出「95暫綱」,可是因為「糟綱濫本」的本質並沒有改變,當然又飽受批評。因此教育部用同樣決策模式研擬出來的「九八課綱」仍然具有「糟綱濫本」的特色,所以許多高中教師與關心國內教育人士聞綱色變,不得不四處奔走呼籲「停用98課綱,宏觀微調95暫綱」,以避免「教改大災難」再度重演,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反對九八課綱倉促實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