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做邊改 教改風險 豈止繁星  

 

周祝瑛/政大教育系教授

 

    常春藤高中竄改成績事件,昨天教育部更發現,校方不僅竄改部分學生成績以爭取繁星計畫錄取名額,原可錄取的學生更因校方調整而落榜。原本希望讓全國各地高中職學生都有就讀優質大學機會的繁星計畫,沒想到第二年就遭遇這麼嚴重的問題。

 

    不過,如果不是此次常春藤高中修改成績被人檢舉,這個「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的升學計畫,是否真正達到理想?還是如同傳聞中的,為許多都會區學校另開一道升學之門?教育部等主管單位,迄今仍未看到有何具體數據可以釐清社會大眾的疑慮。

 

    其實類似繁星計畫的多元入學管道,讓我們有似曾相識的感受。例如在減輕升學壓力的教改議題中,國中自願就學方案,可說是多元入學管道的最初構想之一,在一九九○年代初期,由於在校成績的採計方式引起各界議論,在實施十三年後的二零零三年走進歷史。當年參與其中的國中生有幾萬人,迄今大多已經長大成人,而這項教改政策對他們日後求學與人生的影響如何?則不可而知!

 

    至於其他圍繞在減輕升學壓力與照顧弱勢的林林總總教改議題,這些年來不計其數,可是似乎都出現同樣模式:多數政策幾乎都缺乏真正的試辦、研擬配套措施與進行可能之風險評估。尤其許多政策在主政者強力主導下匆忙推出,以致出現邊做邊改、邊修邊學的問題。除了上面的自願就學方案外,其他還包括教科書一綱多本、建構式數學、國中基測、九年一貫課程,以至繁星計畫等所出現的問題。

 

    套句香港學界的評語,台灣教育改革的諸多問題,有兩個主要原因:一、改革推行太快,配套措施趕不上;二、由於社會文化而產生的教改「異化」,尤其因為家長和學生都相信,能否進一流的大學將決定學生前途。為此,最穩當的做法,就是嘗試所有可以升學的途徑,包括常春藤高中不惜竄改在學成績的鋌而走險作法。

 

    其實類似繁星計畫中的成績修改事件只是台灣教改問題的冰山一角。「照顧弱勢、區域平衡」的理念也不是只靠繁星一項可以達成,以目前全國將近一百二十五萬隔代教養弱勢兒童、每七個就有一個外籍配偶的子女等問題,都不是一兩個類似繁星計畫可以普遍照顧到的。

    從繁星計畫中的教改「異化」問題,可以提醒過去這些年來教改中未能充分考慮社會現實、一廂情願的移植一些制度,忽略配套措施與風險評估等問題。從繁星看台灣教育怎麼辦?應該是需要徹底檢討台灣教育的時候了!

 

2008-04-08/聯合報/A15/民意論壇】   http://data.udn.com/data/contents.jsp

 

回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