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整合模式之初探
周祝瑛
政治大學教育系教授
本文承蒙政大教研所袁明玉及政大會計系陳俊宏同學之協助,在此一併致謝
摘要
高等教育的大眾
化與全球化,帶來了高等教育競爭的壓力。各國為了因應競爭,紛紛以整合做為提昇高等教育競爭力的手段。本文討論國內外各家學者針對高等教育整合模式的分類,最後歸納出高等教育整合的模式主要有兩個類型,一是合併,二是合作,而合併又可分為兩種形式:一、整合的機構中,其中一方的主體性消失被併入另一機構;二、整合的機構中,兩方或多方的主體性同時消失,融合而成一個新的機構。而前者可稱為吸收合併,後者可稱為創設合併。而合作則依不同學者說法可分許多不同的種類,但合作的特徵為該機構主體性並未消失,仍掌有機構運作的主導權。但合併與合併的特質仍可能有重疊之處,整合在事實上只是「程度」的問題,仍有許多介於合作與合併之間的整合模式。最後,本文針對國內有關大學整合的限制與問題加以討論,提供各界參考。
壹、
前言-高等教育整合之趨勢
最近國內高等教育機構整合風氣盛行,除嘉義大學、國防大學外,台灣師範大學與台灣科技大學的合併案也正如火如荼地展開。而近來教育部推動高等教育整合政策,更促成了相關大學系統聯盟的出現,目前雖然只有台灣聯合大學系統(中央、
陽明、清大、交大)獲得通過補助,但大學整合風潮已出現在台灣高等教育中,引起許多的關注與討論。
然而高等整合在其他國家及地區亦進行多年,加拿大在1890年多倫多大學即將三個宗教學院(Victoria學院、St.
Michael’s學院、Trinity學院)納入聯盟,而美國最早的高等教育整合紀錄可追溯到1940年代,當時的整合運動是以私立學校為主。而美國的高等教育,在1940年到1978年,幾乎每年都有一到二十三個不等的學校整合。而中國大陸自1992年起亦展開一連串的大學合併,短短八年內,共有725所高校合併調整為325所大專院校。
此外,高等教育整合在全球脈絡中經常可以看到,遠自北美洲的美國、加拿大,歐洲的英國、德國、匈牙利、挪威,南半球的澳洲與南非,近至亞洲的日本、中國大陸
、台灣,都可見到高等教育的整合,可見整合在高等教育中是一個重要的趨勢。我國正在進行高等教育的整合,但整合模式討論卻甚少提及,本文即以此為題,探討高等教育整合的各種模式,藉以釐清高教整合的概念。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