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國際上高等教育發展趨勢

周祝瑛

 

壹、二次大戰後的大學快速擴張

 

   二次世界大戰後,許多獨立新興國家為了追求發展、擺脫殖民主義、強化國家認同、提升本國科技水準,大幅投資高等教育, 於是全世界大學入學人數從一九六○年代的一千三百萬大學生,一九九一年的六千五百萬,到二零零五年的一億一千萬人。其中開發中國家的大學生人數成長了一倍(大學生高達五千八百多萬人),先進國家則增加一千萬左右(人數達到四千萬人)。另外,目前世界上有五個國家的大學生(包括專科階段)人數占全世界大學生的半數以上,包括中國、美國,印度、俄羅斯和日本。其中大學生佔同年齡層人口比例美國為72%,俄國為64%,中國只有14%,印度則僅10%,可見各國差距很大。而高等教育何以能如此大量擴充?主要原因包括高等教育多元化的發,如私立大學越來越多,私校大學生人數占全球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各國普遍使用網路教學,如空中大學、開放大學等,使得許多國家得以用不同形式,提供高等教育。然而在大學生人數的迅速擴張下,儘管大多國家都提升教育投資,但平均到每個大學生的平均投資卻減少。以英國為例,政府對每個大學生的教育投入比十年前減少了一半。因此大學生需付更高的學費,或者需透過助學債款等模式完成學業。

 

貳、世界高教兩次重大改革趨勢

 

除此之外,世界各國高等教育也經歷了兩次重大的改革發展,如在一九六零年代的那次高教改革中,主要在強調在社會發展與轉型過程中,大學如何扮演改革火車頭的角色,成為促進各國現代化、增進社會發展提升國家認同及增強個人自主性的有利途徑。到了一九八○年代,許多國家在面對國內外社會架構轉型的壓力與新自由主義等意識型態的影響下,英國柴契爾夫人與美國雷根總統等主張 小政府、大社會,大力推動經濟改革與政府組織改造運動,加上國際組織的推波住攔下,高等教育開始面臨政府經費緊縮,強調辦學成本、市場競爭與提升經營效率等發展。到了一九九○年代,高等教育在國際上的訴求益發複雜,主要在於實現「人類永續發展」的理想。其中對現代化的定義不僅限於各國如何提升生產力與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如何加強本國的民主化過程、多元文化議題、公民道德的落實、及為個人與社區尋求較好的自我成長與發展機會,包含以人性發展需求為出發點,致力於較佳環境的開創等努力。

 

 

參、國際上高等教育改革報告的共同建議

 

影響世界各國高教發展甚深的世界銀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國際經濟合作與開發組織(OECD)與全球大學改革網路 (Global University Network for Innovation, 簡稱GUNI)等機構,都不定期的公佈全球高等教育的發展調查。綜合這些報告的內容,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有以下幾個趨勢︰

 

      一、高教人數大幅擴張、政府投資高教經費緊縮, 教育預算大幅被刪減,大學生平  

   均分發的資源不斷降低,教育品質大量滑落。

      二、大學內部效率不彰,教育資源缺乏有效的使用,設備及研究課題多所重複,政府

   高教補助不當,反而使中上家庭受益,導致教育機會不公平。

      三、大學缺乏外部效率,所培養之學生與社會供需不符,造成大學生失業問題,大學

   的教學與研究成果缺乏社會關聯性,無法符合社會的需要,甚至刺激該國經濟生產。

      四、入學機會的公平性問題,儘管高等教育入學機會擴增,提升了婦女及不利社經背

   景學生的就學機會,不過從入學人數比例、主修科系及畢業後的就業狀況來看,在多  

   數開發中國家的高教機構仍然非常傾向精英,所招收的學生主要仍來自中上階層家

   庭,在入學上仍然有許多限制。

      五、高等教育機構朝多樣化發展,為擴大社會的參與層面,設立多種不同功能的機

   構,包括多元技術學院、短期的專門技術及專科學校、社區學院,及各種遠距教學、

   成人教育高教機構等,並可鼓勵私人興學、提升教育投資,以回應社會各界的需求

  (包括就業市場)等。

 
肆、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的新願景

 

在上述的報告中,值得注意的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曾呼籲各國在重視高教量的擴充之余,需考慮得以下的三個重視質的方向的改進,亦即︰高等教育須加強本身回應社會需求的關聯性(relevance),提升本身的教育品質(quality),及追求國際化(internationalization)三個方向。在加強對社會需求的關聯性上,大學需反思本身所扮演的的角色能否適當地回應社會的期望。尤其在面對急遽轉變的社會,大學如何負起帶動國民養成終身學習風氣的任務,透過更多元與彈性的課程架構,承認每個人的工作經歷,甚至將個人生活經驗納入學術認可的一環。其次,在提升高等教育的品質方面,除了改善傳統上的教學、研究與推展服務外,還應包括︰學生的素質與學術環境等基本架構的調整,透過有效的大學行政管理,持續系統化的評鑑工作,以維持大學品質。至於在提升學生素質方面,由於這群人是未來國家的中堅分子,因此學生品格外受到社會關切。將來大學之間的評鑑指標,將由目前教師教學歷程,轉為對學生學習歷程的重視;學校的好壞,不再只看教師的素質標準或研究出版量的多寡,更重要的是能培育出什麼樣水準的畢業生。最後,在高等教育的國際化趨勢下,在高教迅速發展與變革中,世界各國貧富懸殊持續加大、各地仍存在強烈的地區性差異,如何能鼓勵各國捐棄成見、共同合作,儘快尋找出新的高等教育和平協定,以同心協力,來尋求因應目前及未來人類追求永續發展的需求,可謂二十一世紀高等教育的重大挑戰。

回上一頁